车辆工程博士点:
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原机械部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A类)。198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授权点。2013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长期以来,本学科在新能源客车及关键零部件设计、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车辆传动系新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成为我国车辆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车辆工程硕士点:
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原机械部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A类)。198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授权点。长期以来,本学科在新能源客车及关键零部件设计、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智能控制、车辆传动系新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成为我国车辆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点:
学科始建于1961年,1989年获内燃机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起在本校机械工程学科招收发动机方向博士研究生,2024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了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4个特色研究方向,聚焦动力机械系统优化、能源高效转化、污染控制、制冷及低温等前沿领域。学科紧密结合地方和行业资源优势,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交叉与融合。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点:
学科始建于1961年,2010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行业企业,产学研合作,经60多年积淀,已形成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服务能源动力和发电行业、紧跟学科前沿、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围绕能源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的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工作。多年来围绕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和中原区域建设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在等方面开展了持续、坚实的研究,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和行业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能源动力硕士点:
学科始建于1961年,2010年获能源动力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面向行业企业需求,依托地域和行业特点,坚持学术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创新相结合,深度拓展学科学术优势,形成了校企融合共生的学科发展路线。围绕“双碳目标”,瞄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解决能源动力领域中节能与环保重要科学问题,经60多年积淀,形成了4个特色鲜明的专业领域方向:动力工程、清洁能源技术、制冷及低温工程、新能源利用与储能技术,拥用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教学科研团队,建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现已发展成为中原地区能源动力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交流的重要基地。
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点:
学科始建于1993年,是河南省第八批二级重点学科和美女自慰 重点学科振兴计划项目。2006年获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获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面向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依托地域和行业特点,产学研协同创新,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方向具备鲜明特色,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物流、轨道交通控制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成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
交通运输硕士点:
学科始建于1993年,是河南省第八批二级重点学科和美女自慰 重点学科振兴计划项目。2017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2024年获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本学科面向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服务于交通运输行业和地方经济,解决交通运输领域中安全和高效等重要科学问题。经过30年发展,本学科形成了智能交通体系下的车辆运用与控制、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管理等研究领域的优势特色,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交通运输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与新技术开发的基地之一。